返回

皇明圣孙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15章 朱元璋驾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罗贯中写《三国演义》里面的赤壁之战,也是以鄱阳湖大战为原型的,这一仗是所有功臣宿将印象都最为深刻的。

    李善长闻言,也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,他捋了捋胸前斑白的长须,笑道:“那次战役,惟学你勇猛无双,如蛟龙出海,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......还记得,上皇当时站在船头,风雨中屹立不倒,给你亲手擂鼓助威,那份豪情壮志,至今仍让老朽心血难凉啊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听着这些老兄弟的回忆,眼眶不禁有些湿润。

    他举起酒杯,向众人示意,然后一饮而尽,仿佛要将那些年的筚路蓝缕都融入这杯酒中。

    殿内气氛更加热烈,众人纷纷举杯。

    朱雄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,他从未见过朱元璋如此开怀,仿佛在这一刻,朱元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,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兄弟。

    “想当年,咱们在淮西起事,那时候,咱们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,商讨天下大事。”朱元璋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怀念,“那时候,谁能想到,咱们能有今天?”

    徐达闻言,哈哈大笑:“是啊,那时候咱们还年轻,心中只有一股子热血,现在看来,那股热血,确实改变了天下。”

    宴会进行到深夜,众人依旧意犹未尽。

    他们谈论着过去的辉煌,在这一刻,时间仿佛回溯,他们不再是垂暮的老人,而是那个金戈铁马时代的英雄。

    不过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

    菜肴换了又换,终究是要到结束的时候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这些陪伴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老兄弟,心中有些难受,他知道这样的相聚或许不会再有第二次了。

    “今日之聚,实属难得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醉醺醺地说道:“咱膺天命三十年,忧危积心,日勤不怠,务有益于民,奈起自寒微,学识不足,故常有所思.....至于功过,且由后人评说罢!”

    朱元璋拉着朱雄英的手,表态意味浓重地放在了案几上。

    “愿大明千秋万代,永盛不衰!”

    “爷爷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看着朱元璋苍老的面容,想要说些什么......其实朱元璋是不适合再喝酒了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笑了下,拍了拍他的头。

    “大孙,咱本淮西一布衣,天下于咱何加焉?今日,就尽一尽布衣之乐吧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默默地点了点头,在儿孙故友们的拥簇下,朱元璋开怀畅饮。

    对于他来说,这是一生中难得的欢乐时光。

    没有猜忌,没有勾心斗角,什么都不需要去顾忌,只需要享受最单纯的快乐。

    朱元璋仰着头,他好像看到了儿时放牛时,叼着草根望向天空的自己。

    宴会持续至深夜,当最后一盏灯火熄灭,朱元璋被内侍搀扶着回寝宫时,他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。

    当第二天拂晓的时候,宫人发现,上皇已经在睡梦中安然离世。

    朱标为其上谥号“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”,庙号太祖,葬于钟山孝陵。

    《太祖实录》载:

    “当是时,元政陵夷,豪杰并起,大者窃据称尊,小者连数城邑,皆恣为残虐,糜弊生民,天下大乱极矣。

    上以聪明神武之资,抱济世安民之志,乘时应运,豪杰景从,戡乱摧强,十五载而成帝业,荡涤群雄,戡定祸乱,平一天下,建混一之功。

    登基以后,惩元政废弛,治尚严峻,而能礼致耆儒,考礼定乐,昭揭经义,尊崇正学,加恩胜国,澄清吏治,修人纪,崇凤都,正后宫名义,内治肃清,禁宦竖不得干政,五府六部官职相维,置卫屯田,兵食俱足。

    是以身致太平三十余年,民安其业,吏称其职,海内殷富,诸福之物,莫不毕至,功德文章,巍然焕然,过古远矣!传称唐虞禅夏后,殷周继然;成汤革夏,乃资亳众;武王伐商,爰赖西师;至于汉高,虽起徒步,尚借亭长,挟纵徒集所附。上不阶寸土一民,呼吸响应,以有天下,方册所载未之有也,於乎盛哉!”


第315章 朱元璋驾崩(5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